——尊貴的金刚持怙主第一世卡盧仁波切講授
觀音法門的修持最先是由尊貴的釋迦牟尼佛講授給他的弟子們的,這些講授也被弟子們記錄在經文裡了。經上所記載的所有這些修持方法,都飽含著佛陀的加持,因此任何人有意修持的話,都是可以的。觀音菩薩代表一切諸佛菩薩之慈悲的精華與總集,因此觀修觀音菩薩可以令修持者升起與諸佛菩薩同樣的慈悲心,趨向證悟空性以及禪定三摩地,並種下即生達成完全證悟的種子。
在梵文裡,觀音菩薩的名字被稱作Avalokiteshvara, 意指以慈眼視眾生的人。觀音菩薩的名字也體現著他心意的特質,那全然包容的慈悲,表達著他想要度一切有情從輪回之苦中解脫,並將他們安置於究竟證悟之地的願望。在以觀音菩薩為所緣的禪修中,很重要的是要理解觀音菩薩的身和語所代表的含義。觀音菩薩首要的特質,是他已經離於一切瑕疵和垢染,已經沒有任何對於主客體之二元分別念的黏著,也已經完全離於任何形式之業力的造作和累積。
觀音菩薩的身相呈現出最為純淨明耀的白色,他的身體向十方放光,彩虹色的光芒代表他已達成五種出世間的智慧,並以此利益著受困於輪回中的一切有情眾生。當他以慈悲的雙眼注視一切有情眾生的時候,他的微笑代表著他由內而發的理解和慈愛。他的四臂代表著四無量心:慈、悲、喜、舍。首對雙臂合掌於胸前,持滿願寶珠,代表著他祈禱十方諸佛長久住世、利益有情,勿入涅槃。右方第二支手臂持水晶念珠,代表他正在救度一切有情出離輪回。左方第二支手臂持完美無瑕之白蓮花,代表觀音菩薩自身完全的純淨,並已離于一切諸苦。他的左肩披著的獸皮,來自天界名為Krishnasara的羚羊,代表著觀音菩薩寧靜平和、全無暴力的特質。他的雙足結蓮花印沉著安坐,代表他即不落輪回亦不住涅槃,而是持續行持著利益一切有情眾生的事業。他身著的天衣,和配戴的種種珠寶,代表著六波羅蜜。
如果經由灌頂接受到觀音菩薩的完整傳承,我們就能通過禪修與觀想,轉化我們凡夫的身、語、意,進而引領自己去體認證悟狀態下的淨相。當我們以觀音菩薩為本尊進行禪修,我們的凡夫身會轉為觀音菩薩純淨的身相,轉作代表慈悲的菩薩。我們得以放下對自己凡夫肉身的黏著,進而體認觀音菩薩身體的淨相,這樣觀修的時候,很重要的是要知曉,本尊的身形是由我們通過觀想造作出來的,它純為一種顯現而已,從任何角度而言都不具實質。在這樣的禪修中,我們得以完全體認身體“空性“的面向,沒有任何實質,沒有任何自性,除了純為一種顯現之外沒有任何究竟實存。這一禪修體驗被稱為“顯空無別”。
第二部分的轉化在於我們語的層面。儘管我們都明白,言語出現、繼而又消失,是抓不住摸不著,但實際上我們卻經常將言語看得非常真實,因為我們非常執著於自己說出的或是聽到的字句,以致我們為言語賦予了淩駕於我們自己之上的力量。僅僅是字句,沒有究竟實存的體性,卻可以決定我們快樂與否,或是成為我們痛苦的原因。因此是我們自己對於聲音和言語在根本上的黏著,造作出了快樂和痛苦的感受。通過念誦觀音菩薩的心咒“嗡嘛尼貝美吽”(Om Mani Padme Hum),我們不再黏著於日常生活中充斥著的聲音和字句,而是開始體驗它們空性的面向。通過持咒的禪修,與語有關的迷亂得以轉為證悟的覺知,這被稱為“聲空無別”。
最後的轉換是關於我們的心。究竟來說,一切苦因都是由心所造,並且唯有心才能經驗這些苦果。儘管心本身是畢竟空的,而且無有界限,然而我們卻仍然認不出自心的真實本性,這是因為根本無明的緣故。經由經驗心的空性,並讓它安歇於這樣的覺知中,我們得以從充斥於我們日常經驗的種種混亂、困擾和痛苦中解脫出來。為了淨化我們的心,我們觀想觀音菩薩心間的咒語和種子字“舍”(HIRH)。然後我們觀想自己也像觀音菩薩一樣,從自己心間放射出無數彩虹色的光,淨化一切有情的障礙染汙,並將他們統統安置於證悟之地。之後,我們將所觀想出的觀音菩薩融入自心,然後安住在無所緣的禪修中。讓心安歇於自身的空性之中,這被稱為“智空無別”。
接受了觀音菩薩灌頂,並滿懷信心和虔敬地修持這一法門時,你會在了悟真實心性的進程中得到不可思議的協助和加持,進而得以輕易超越輪回之苦。這樣的超越是可能在這一生之內就達成的,或是在臨終時分、或者在中陰期間達成。因此我催促大家,請認真地看待這篇教言,並且一再提醒自己:我們憑藉此寶貴人身,所能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就是達成證悟,並以此為一切有情眾生帶來真正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