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5日 星期五

《第三共加行思惟~業、因、果》大司徒仁波切

尊貴的第十二世廣定大司徒巴開示,2004年於印度八蚌智慧林 口譯 (英翻中):貝瑪秋頓;文字整理及翻譯校對:張晴與蔣秋薩諄

教學章第四章、第五章與實修章第四章、第五章

接下來業、因、果。首先,我們必須思惟暇滿人身難得。接著我們必須思惟死亡無常。因為我們無法保證暇滿人身常在,因為我們可能隨時會失去。接著,第三個思惟是業、因、果。因為死亡之後,什麼都沒有了,所以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很久很久以前,當我才剛開始建造智慧林寺時,最剛開始的時候,似乎是 29 年前,我經常與工人們說話。因為那時我住在一樓,房間很少,所以我常常見到工人們,我會與他們說話,並從他們那兒學到一些事。現在已經完成不一樣了,因為我住在樓上,有許多的建築,所以我必須走老遠的路去與他們說話。而且當我走下來的時候,他們都會放下手邊的工作。他們正常地進行工作,當我一出現時,所有的事都被中斷了,這是反常的。有個工人很愛說話。我曾經認為他很老,但也許他比現在的我年輕。那時我才 20 歲,所以看每個人都覺得老。當你 10 幾 20 歲時,每個人看起來都有點老。那個老人,有一天他非常低潮。他家裡有點問題,所以他說:「我有許多的問題」;他一邊抽著煙一邊說:「我有許多的問題」。他說:「我想我最好是退休,我最好給自己一個假期。」他真正的意思是死,他想去死。因此我了解到,他認為死亡之後,你就結束了,什麼都沒有了。

但這不是真的。我們死後會再回到這裡。否則,我們從何而來?你知道,我們不可能會有假期,那種期望的假期,也沒有那種期望的退休。如果他具有善業再次投生為人,大約有一段五至六的年的假期。你不會有任何複雜的想法,你只要有東西可以放進口中即可。慢慢地學習之後,就不再有假期了,然後完全為工作所縛,完全如奴隸一般,真的。所以,如果我們不認識業、因、果,那麼對死亡無常的了解是沒有任何幫助的。你會說:喔,是的,每個人都會死,這我知道,那又如何呢?但這不是事實。我們的心識是不會死的,因為我們的心是無生的。只有我們的軀體會出生的,因此,我們的軀體會死亡;心識是延續不斷的。因此,思惟業、因、果的教授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每個人彼此之間都有些微的不同,為什麼呢? 除了因為我們每個人有不同的業之外,我們找不到其他的答案。我們每個人,在過去,於現在,已經經歷許多的變化;除了業之外,我們沒有其他的答案。你上學並學習如何閱讀 A, B, C, D,那也是 A, B, C, D 的業。這樣的業是我們得以閱讀英文。 我們認真學習,獲得好成績,這是業。我們不認真學習而獲得壞成績,這也是業,就是如此。有時即使我們認真學習,我們認為可以獲得好成績,但我們卻得到壞成績,這也是業。很奇怪的業,但這是真的,我們稱之為 corruption karma (異熟果)。本來你應該有好成績卻得到壞成績,這就是 corruption karma。有些人應該得壞成績卻拿到好成績,這也是 corruption karma。在未來,這些教授或任何決定這種狀況發生的人,也將承受同樣的業。是的,當然,當然如此。他們會認真學習,認為會順利通過考試,但結果卻是未通過。是的,當然,業真實不虛。

有一些非常聰明的人,即使非常聰明,我不了解為什麼他們不了解業,但我相信這是他們的業。我不知道過去,我不知道未來,我對現在所知甚少,但我知道所有的一切皆是業,這是非常簡單的。因為所有的事有其因緣與過去,萬事皆如此。你們在這裡,這個房間聽我講授大手印,對吧?你們每個人,如果你回溯,你如何抵達這裡的?你如何得知大手印?你如何與佛法結緣的?如果你回溯,你可以回溯的,你知道。在你出生之後,你可以回溯;在此之前,我們並不知道,因為我們沒有回溯前生的能力。但如果我們有回溯前生的能力,也不可能停在那兒,而一定會是永遠不停地回溯。經典上曾提到,觀察一根孔雀的羽毛,因為每根毛髮均有許多不同的顏色,因而你可以看到一個漂亮的圖案。而每個色彩都是調和的,沒有人製造它,不過是孔雀的業。從而得知一個非常簡單的常識,現在所發生的一切皆是過去的因與緣。具備這樣的常識,我們就知道業。

有些人有偏頭痛、慢性頭痛的問題。他們有些人問我:「這是我的業嗎?」我說:「當然,因為你有頭,你有會偏頭痛、慢性頭痛的頭。」「我能用一些方法來克服頭痛嗎?」「當然,不論有什麼樣的頭,只要會使你總是頭痛,你就必須去治療它,然後業就結束了。」有些業,醫生可以將頭痛治好,這也是業。有些業,醫生無法將頭痛治好,這也是業。那時,你得用另一個方法。或許只要很簡單的,例如,放輕鬆並冷靜下來,不要笑太多,不要說太多話,不要吃太多,也許就沒事了。所以一切都是業。

只有一件事不是業,那就是佛性與證悟。這兩者與業無關,因為它在業之上且超越業。你不可能造一個極大的惡業以致你喪失佛性,這是不可能的。你也不可能造一個極大的善業以致你成佛,這是不可能的。你必須克服所有的業以成佛。但惡業是障礙,對我們的進步是非常大的障礙。因此我們累積善業使我們得以進步,能夠漸次地進步。一旦你達到業的最高境界,完全的善業,那時你必須用你對治惡業的方式來克服善業。只是安住在當下,安住於心的自性。你認為密勒日巴尊者在山洞中做什麼?你認為他在學習功夫?或你認為他在折磨自己?不是的。你如何在山洞中造許多的善業?山洞中一無所有。他在使他超越業的究竟俱生智得以展現。因此,他追隨他上師的法教。最初,有許多儀式並投入許多的努力與精力。他在他自己的頭上放了一盞油燈,坐了許多許多天。因為,如果你在自己的頭上放上一盞油燈,那麼直至燈盡之前你必須坐得筆直。完成了所有的觀想、所有的儀式、所有的事情之後,他安住於自心本性許多許多年。最終他達到證悟,究竟的證悟。所以這兩件事是督瑪切巴。督切,是指相對的因與緣。許多事是依於許多因、許多緣聚合而發生。佛性是督瑪切巴,不是因與緣之果;證悟也是督瑪切巴,不是因與緣之果。

因此,對我們而言,對我們所有人而言,累積並造作善業,及清淨並對治惡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為什麼馬爾巴讓密勒日巴的日子過得如此艱苦?那是因為密勒日巴想要在此生證悟。如果密勒日巴的想法像我一樣,如果我此生得以改善百分之一,那麼一百世之後我將成佛,那麼馬爾巴就不需要讓密勒日巴經歷那些磨難了。因此,馬爾巴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接受密勒日巴為弟子。並非馬爾巴故意如此,而是因為密勒日巴想要在此生證悟的緣故。因此之故,密勒日巴必須在此生清淨無始以來的業;那是非常非常大的期望。終於馬爾巴接受密勒日巴為弟子,然後要求密勒日巴做的第一件事是為馬爾巴的兒子建造一個房子。不是為馬爾巴自己,而是為馬爾巴的兒子。如果馬爾巴說:「你蓋一個房子給我」,那對密勒日巴是比較容易的。但卻是為馬爾巴的兒子蓋房子。馬爾巴把房子設計的非常奇怪,並將設計圖交給密勒日巴。 馬爾巴告訴密勒日巴,他不可以雇用任何人,「不可尋求任何人的幫助,你必須自己成辦這件事。」因此密勒日巴依著奇怪的設計,獨自蓋著要給馬爾巴兒子的房子。有一天,馬爾巴到訪並環顧四週,四處走走之後,看著密勒日巴並說道:「你在做什麼?」密勒日巴答道:「我正在蓋要給你兒子的房子。」然後馬爾巴說:「你竟敢蓋這樣的房子要給我的兒子?」馬爾巴顯得很生氣。然後密勒日巴告訴馬爾巴說:「你告訴我要這麼蓋的。」然後馬爾巴非常地生氣,最後他說:「也許那天我是喝醉了。」「現在,你必須把房子全部拆掉,將所有的石頭與泥土歸回原處。」聽起來馬爾巴很像是一個環境保護者,很愛護環境,將所有東西歸回原處。密勒日巴完成馬爾巴的要求後,馬爾巴給密勒日巴另一個設計。同樣的事,馬爾巴做了三次。第四次,是一個設計規矩方正的房子。一共有九層樓,目前仍然矗立,是密勒日巴為馬爾巴的兒子獨力興建完成的房子。我們稱之為羅札誰卡古透。弗達,是馬爾巴居住地的名字。誰,意為兒子。卡,意為城堡。古透,意為九層樓。那不是很大的九層樓,每層樓都有壇城。我記得我六、七歲的時候,我的保母喇嘛帶我去,並登上最高樓層,我記得。當時我有一些綠松石。那時風很大,鮮少有東西你可以扶,我的保母必須扶著鐵鍊往上走。我從九樓將綠松石擲下,後來我們找不到,我記得非常清楚。

就這樣,當密勒日巴藉由蓋房子,拆房子,蓋房子,拆房子,蓋房子,拆房子,最後建造一個九層樓的建築,這樣就已經做了很多事了。然後,一個非常富有喇嘛來見馬爾巴並請求灌頂,而馬爾巴的妻子對於密勒日巴的虔誠非常感動。因此她悄悄地幫助密勒日巴參與灌頂。馬爾巴立刻注意到,而她給密勒日巴一個非常珍貴的綠松石,綠松石,以作為密勒日巴供養馬爾巴的供品。馬爾巴立即注意到了。馬爾巴有一根用紅檀香木作成的柺杖,非常的硬的木頭。此時,密勒日巴在房間裡,達美瑪透過門縫偷瞄著。馬爾巴看著柺杖,看著密勒日巴,看著在門縫偷瞄的達美瑪。再看著柺杖,看著密勒日巴……,然後密勒日巴與達美瑪便雙雙逃跑了。達美瑪只是跑到另一個房間或是廚房,但密勒日巴是真的逃跑了。所以密勒日巴失蹤了。然後,馬爾巴告訴達美瑪去找到密勒日巴。她追趕著尋找密勒日巴,大聲地喊叫著,終於她在懸崖邊找到了密勒日巴。密勒日巴哭著,並將要縱身跳下懸崖自盡。密勒日巴告訴 達美瑪:「我一定是惡業深重,我的上師從不曾願意教導我,現在我最好是去死以求來生,或許他就會教導我了。」密勒日巴被帶回去之後,馬爾巴終於接受密勒日巴為弟子並給予灌頂。密勒日巴接受灌頂,那時馬爾巴於空中化現喜金剛的壇城並給予灌頂,並非在桌上。在此之後再經歷一些次第的修持,最終密勒日巴領受了馬爾巴所有的法教並在山洞中閉關實修了許多年。我想總計約有十六年的時間,我想。在這期間,他從未曾回家。

由此可知,我們對業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此同時,我們必須知道業是相對的真實,相對的真實。否則,一個人如何在一生之中清淨無始以來的業呢? 所以業非究竟的真實。究竟上,業也是空性。所以有時我們會認為業似乎究竟的真實,但它其實是相對的真實。只要我們稱自己為我,稱我們以外的事物為其他,那麼業就是究竟的真實。但只要我們克服了二元對立,屆時,業就是相對的真實。密勒日巴花了許多年的時間與投入許多精力來克服馬爾巴是上師,而密勒日巴是弟子這樣的二元。當然,在這個時代中,是很難想像那樣的虔敬心,如果我們的上師讓我們日子有點難過時,我們就會找我們的律師了。所以,我認為這是許多因緣成熟的結果:弟子具備那樣的虔敬心也是業的結果。尋得那樣的上師也是業的結果,而在那樣的環境之下也是業的顯現。舉例來說,就我自己而言,我從來不曾想過那樣對待任何人。但有時,有人讀了很多密勒日巴與馬爾巴的事蹟,有時當我顯得有點難相處時,他們會認為我正在考驗他們。我並不會給予考驗,我不會給予任何人考驗,我是黑白分明的人,這就是我。想什麼就說什麼。有時,我會犯錯,如果必要的話,我會修正。如果非必要,那就算了。所以視情況而言,我會採取對每個人都是最好的方式。但上師如馬爾巴,弟子如密勒日巴,他們是相容相配的。如果上師非如馬爾巴般,那麼將不會有弟子如密勒日巴;如果弟子非如密勒日巴一般,那麼也不會有上師如馬爾巴。偽裝是另一回事。在印度有許多的巡迴劇團。劇團舞者扮演密勒日巴、馬爾巴、蓮花生大士等等。但那不是馬爾巴,只是戲劇,只是表演,一場一個半小時的表演。文化組織所舉行的文化表演。如上所述,你了解了業的重要與業的定義。

業、因、果,佛陀為所有學佛弟子所宣說的基礎開示為十善業與十不善業。應力行的十善業與應捨棄的十不善業,可歸結為善業與惡業。三種與身有關,四種與語有關,及三種與意有關。佛陀告訴我們,不要殺、盜、淫。接著四種與語相關者,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及不綺語。許多人每天花五個小時閒談。接著三種與意相關者。首先是貪所生的羨慕,由貪所生的羨慕。非羨慕他人行善並願成佛,不是這類的羨慕。而是指由貪所生的羨慕。有人有好東西而你也想要,Nab-Seim,我們稱之為那森恩。英文的羨慕可以用於正面及負面的羨慕。這是第一個那森恩~貪。第二的是想傷害他人。像有人喜歡攻擊別人、傷害別人、或喜歡報復等等,希望別人痛苦、找別人麻煩等等。這是與意有關的惡業。第三個是邪見,錯誤的見地,錯誤的認知。這指的是,例如說:「沒有業,沒有善、沒有惡;沒有業,沒有佛性等等」,這是完全錯誤的,這就是邪見。以上三者就是三種意的惡業。因此佛陀教導我們要行善業;要捨棄惡業,捨惡道而行善業,不要殺生,要保護生命等等。以上這就是業的總結。因此一一透徹理解十善業與十不善業。清晰透徹地了解業、因、果。因此法本中以非常淺顯的結論闡述了所有的事。如果我們能全然控制我們死後將發生的事,那麼什麼事都好辦;但如果不是,那我們就必須行善以累積善業。同時我們必須捨棄惡行,避免累積惡業,並試圖清淨惡業。這就是總結。這聽起來似乎非常簡單:「喔!也許我能選擇我的來生」。但暫且不論那個,你能真正決定你此生想要的嗎?直至今日,你能真正做到此刻的你就是心所想的自己嗎?直至今日,你已經完全達到自己想達成的了嗎?我沒有聽到任何的回答,但我知道答案,因為你們和我並沒有不同,我也與你們沒有不同。我想要成佛但不想做任何實修。每天實修四小時,早晨兩小時,傍晚兩小時,我就想成佛,那是不可能的,是不會發生的。因此,顯而易見的,我們無法控制我們自己來生將往何處投生。即使小事,你能夢見你今晚想入的夢境嗎?非常困難;因此控制來生將投生於何處,將比此難上百萬倍。因此,我們必須盡最大的努力依循佛陀對業的法教。這就是業、因、果。

轉載分享自 https://bit.ly/3hcEsyl








熱門文章